王军同志是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05届毕业生,毕业后,王军同志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,由一个普通员工慢慢成长为一名民营企业业主,在事业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功,成为材料工程学校毕业生中较有典型性的代表之一。
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离开母校已近第五个年头了,每当回想起在母校学习、生活的日子,杜甫的这句诗总是首先映入王军的脑海。五年里坎坎坷坷一路走来,母校的教诲犹如滋润大地万物的春雨,在王军踏上就业、创业的风雨征程之前使之得到历练。用王军自己的话来讲:如果说在个人的事业上有所成就的话,那么,这些成就是与母校培养、恩师栽培所分不开的。
一、刻苦实践,踏实做人。
2005年初,王军和部分同学由学校推荐,进入上海建工材料有限公司参加实习,公司安排他们在“搅拌站”的“实验室”当“实验员”,主要工作是“做实验”。所谓“做实验”,就是从混凝土搅拌车上提取混凝土样本,带回“实验室”做检测。对于刚走出校门的莘莘学子们来说,理想与现实有着太大的差距。许多同学经受不住工作环境的脏乱和劳动的艰辛,纷纷选择了放弃,离去的念头也曾荡漾在王军的心头。“宝剑锋自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”母校三年的循循善诱,恩师蔡红军老师平日里的谆谆教导,使王军克服了暂时的浮躁,下定决心锤炼自己。终于,在六个月之后的上岗证考试中王军获得了丰收,认真实习的表现也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带教老师傅的一致好评。
二、抓住机遇,迎接挑战。
经过实习的锻炼,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对王军来说已经不再是梦想。然而胸膛里一颗热血沸腾、充满活力的进取心使得王军不满足于现状,于是当机遇出现时王军毫不犹豫地抓住了它——进入富利塑料软管(上海)有限公司做业务员。抓住机遇的同时也意味着面临挑战,这时,母校恩师蔡红军老师的话语再次回响到了王军耳边:要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与为人处事能力。当业务员跑业务不就是不断地与人打交道,从而建立起自己的业务关系网吗?王军想,我可以不聪明但是不能不勤奋。在不断的努力下,王军的业绩在公司里始终排在较靠前的位置,领导也肯定了王军在公司里的价值,很快便提拔他为业务经理,还获得了公司07年度优秀员工的称号。
繁忙的工作并没有使王军放弃学业上的追求,随着时代的发展,当初的中专文凭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。在富利公司工作期间,王军利用业余时间,坚持自学,以极大的毅力完成了上海市行政管理学院专科课程的学习,顺利拿到了高等教育文凭。
做业务是艰辛的,做业务也是锻炼人的。在富利公司做业务期间,王军学会了很多,懂得了很多,这笔人生经历财富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,它为王军日后的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三、自主创业,自谋发展。
王军从来不是一个安于现状、固步自封的人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王军看到了王雪莉教授就关于“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率的管理者之间的不同”观点阐述,这深深触动了王军,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凭着两年来积累下的客户群和业务关系网,王军毅然辞去了业务经理的职务,开创了自己的公司。经过苦心经营,现公司规模已扩展为注册资金一百万,员工十五人,年利润已实现突破三十万。
江山代有才人出,王军在材料工程学校的毕业生中是成功的,但成功的不仅仅只有一个王军。王军是具有代表性的,因为一个中专生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创业成功,这是不多见的。王军的成功是王军自身的成功,同时也是材料工程学校的成功。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的今天,王军的例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开拓方向,在中职学生实习、就业问题上给我们启发,令我们深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