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思政目标
1. 培养职业道德:使学生深刻理解建筑装饰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,如诚实守信、精益求精、对工程质量负责等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,让学生认识到在建筑装饰工程中,任何偷工减料、弄虚作假的行为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,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。
2. 增强文化自信: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元素,如中式建筑的榫卯结构、传统装饰图案等,让学生了解我国建筑装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,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,增强文化自信,同时鼓励学生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中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。
3. 树立环保意识:强调建筑装饰工程对环境的影响,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。介绍环保型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、节能减排的施工技术等,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可持续发展,选择环保、节能的设计和施工方案,减少建筑装饰工程对环境的破坏。
4.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:建筑装饰工程往往需要多个专业协同作业,通过小组项目、团队实践等教学活动,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。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,倾听他人意见,共同解决问题,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。
二、思政元素挖掘
1. 工程案例中的思政元素:选取国内外著名的建筑装饰工程案例,分析其在设计理念、施工质量、文化表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,以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。例如,介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筑装饰工程,其不仅在设计上体现了现代建筑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,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,展现了中国建设者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。通过这类案例,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意识。
2. 行业规范与标准中的思政元素:在讲解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时,强调遵守规范的重要性,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。同时,让学生了解行业规范的不断更新和完善,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,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,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。
3. 施工工艺中的思政元素:建筑装饰施工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。例如,传统的木雕、石雕等工艺需要工匠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,这体现了工匠精神中的专注和执着。在教学中,介绍这些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,鼓励学生学习工匠精神,对自己的专业技能精益求精。
4. 职业素养中的思政元素: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,如责任心、敬业精神、沟通能力等。在教学过程中,通过实际项目模拟、职场角色扮演等活动,让学生体验建筑装饰行业的工作场景,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勇于担当、认真负责、善于沟通的职业素养。
三、教学方法
1. 案例教学法:引入大量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建筑装饰工程案例,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。在讨论过程中,引导学生从思政角度思考问题,如工程中的职业道德问题、文化传承问题、环保问题等,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,同时加深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应用。
2. 项目驱动教学法:安排学生进行建筑装饰工程项目实践,将思政教育融入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。在项目开始阶段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项目目标和价值观,注重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;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、责任心和创新能力;在项目结束后,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总结和反思,强化学生的思政感悟。
3. 情境教学法:创设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现场的情境,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。通过设置各种实际问题和挑战,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体会职业道德、团队协作、安全意识等思政要素的重要性,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。
4.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: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建设线上思政教学资源,如思政微课、案例库、讨论论坛等。学生可以在课外通过线上平台自主学习思政知识,参与讨论和交流。在课堂教学中,结合线上学习情况,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互动,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,提高思政教学的效果。
四、教学评价
1. 过程性评价: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,包括课堂参与度、小组项目完成情况、实践操作中的职业素养表现等。通过课堂提问、小组汇报、实践操作考核等方式,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,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,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学习和实践。
2. 作品评价:对学生完成的建筑装饰设计作品、施工方案等进行评价,不仅关注作品的专业技术水平,还要评价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政元素,如文化内涵、环保理念、社会责任感等。通过作品评价,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,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。
3. 自我评价与互评: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,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政收获和不足,同时学习他人的优点。通过自我评价与互评,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,促进学生共同进步。
4. 教师评价: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、作品质量、自我评价与互评情况等,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。在评价过程中,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,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,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,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政素养。